- · 《政治与法律》栏目设置[08/31]
- · 《政治与法律》数据库收[08/31]
- · 《政治与法律》投稿方式[08/31]
- · 《政治与法律》征稿要求[08/31]
- · 《政治与法律》刊物宗旨[08/31]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三大战术发明人,远交近攻战略先驱,难抵政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这是史说星语的第212篇原创文章 中国古代战术上的创新与改革,起源于西周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这是史说星语的第212篇原创文章
中国古代战术上的创新与改革,起源于西周末期和春秋初期,直至春秋末期的孙武整理前人的智慧,写下著作《孙子兵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然而今天笔者要聊的这个人生于春秋初期,创新性的使用了三大战术,为孙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他就是郑国第三代君主,也是春秋第一位霸主——郑庄公。
上一篇笔者分析过,郑庄公一死,郑国马上就分崩离析了。除了郑国所处中原位置的局限性,更多的是他政治战略上的大败笔。即使是这样,郑庄公依然将郑国带向了巅峰,称霸中原。这当然离不开他卓越的指挥艺术和战术思维。
作为指挥军队作战的军事统帅,他不受传统战术的约束,根据当时当地的敌我情况,从实际出发,创造新的战术,是中国春秋时期推动战术学前进的先驱人物。在军事战略上,远交近攻和灵活地运用外交手段配合战争,也是值得重视的成就。他在战术上对战争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最早运用迂回战术
西周时期的战争,就战术而言,还极为原始简单。作战双方都只有一支军队,在约定的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用正面进攻的方法,而且必须在预先选好的战场上进行,所谓“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也”。就战斗而言,双方都是直线运动,前进缓慢,“虽交兵致刃,徒不驱,车不驰”,实在没有多少机动可言。
双方人员在物质与心理上,都是预有准备。战斗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必须经过激烈、紧张的格斗、较量,才能分出胜败。作战一方要想夺取战争的胜利,必须在力量对比上占有大的优势,付出大的代价才能达到目的。
周桓王二年(前718年),郑庄公为报去年宋、卫、陈、蔡联合攻郑并抢走大批粮食之仇,于四月间率军攻卫。卫调燕邑(今河南延津东北)之军迎战。郑庄公部署祭足、原繁、泄驾三大夫率三军由正面迫近燕军,而密令其二子姬忽(曼伯)和姬突(子元),指挥由制邑之人组成的两个军,向燕军背后迂回。燕军按传统战法只注意当面三军,没有注意防备背后,当发现制军从后方突然进攻时,迅速溃败。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迂回作战。这种战术,能使敌人在心理上发生动摇,丧失平衡,从而以较小的力量,即可以获得胜利。这一新的战术产生,将机动性和突然性这两个战争的重要因素,纳入到战术领域,使中国的战术学大大前进了一步。
二、最早运用伏击战术
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已逐渐由“天命观”占统治地位向重视人的指导作用方面转变,但因受当时“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以及礼制等的思想影响,又盛行德行与天命结合的理论。于是,在战争开始之前要“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方神祇,山川冡社”;在进行战斗时要“成列而鼓(敌人列好战斗队形才能进攻)”,“不以阻隘(不许利用险要地形取胜)”。在这样的军事思想指导下,战术活动的余地极少。
周桓王六年(前714年),北戎攻郑。郑庄公因北戎以步兵为主,自己以战车为主,考虑到步兵机动性强,不受地形限制,怕北戎使用类似自己击燕军的战术,进至后方实施突袭。于是征求左右的意见,他儿子姬突分析了戎军的特点,认为“戎轻而不整(行动轻便而缺乏纪律),贪而无亲(好利而不团结),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对这样的敌人,可以用设伏诱敌的战术。他判断戎军“先者见获(前军见有利可获),必务进(必然只顾前进),进而遇覆(伏),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