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法律保障历史文化名城 让古都“活起来”丨时评

来源:政治与法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月27日,实施16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重新制定。扩大保护范围、重视老城价值、鼓励活化利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该“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


1月27日,实施16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重新制定。扩大保护范围、重视老城价值、鼓励活化利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该“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自此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新条例的制定,将为古都留住历史风貌,也将让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北京历史悠久,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据统计,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项,历史建筑744栋,全国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4处,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9个,历史文化街区49片,地下文物埋藏区68片,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这样论述,“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

对比2005年版本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不仅扩大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而且还充实了保护内容,尤其在“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等4个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可谓用心良苦。新条例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更值得借鉴。

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市政公共设施以及风貌恢复建设以外,不得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活动”,确保老城不再长高,胡同不再拓宽。对于破坏历史格局、街巷肌理、传统风貌,以及不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区人民政府、产权单位可以依法通过申请式退租、房屋置换、房屋征收等方式组织实施腾退或者改造。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合理利用。虽然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是世界文化名城不断探索破解的共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矛盾的。正如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所说:“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为此,新条例提出,“鼓励历史建筑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和服务功能”。正如北京市人大代表、正阳书局负责人崔勇所说:“书店是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窗口之一,在历史建筑中引入特色书店,以书为媒讲好北京故事,有利于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此外,还要通过政策引导、费用减免、资金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活化利用,使历史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社区功能和开放空间有机结合,形成反映北京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

加强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条例明确了全域保护和标准,并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但并不意味着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可以一锁了之。相反,要创新形式,让历史建筑融入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去。如腾退修复后的历史文化遗产,可通过多元化的展示手段,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其文化价值。同时,可以通过推动文创产业和旅游机构开发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衍生产品,构建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促关系。此外,还可以把经典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百姓生活。如通过影视、游戏、短视频及文学创作、图片应用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平台多形式同步上线,形成联动集成效应。

总之,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与未来城市功能升级相融合,才能真正让古都“活起来”。

责编:赵一頔

校对:张慕琪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网址: http://www.zzyflzz.cn/zonghexinwen/2021/0211/567.html



上一篇:评论丨7部法律草案齐上线:倾听每一个人的声音
下一篇:小区宽带服务,为什么不能自主选用?法律人士

政治与法律投稿 | 政治与法律编辑部| 政治与法律版面费 | 政治与法律论文发表 | 政治与法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政治与法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